聯係人:王經理
電 話:139-5222-2218
網 址:www.49erfcu.com
地 址:江蘇省徐州市楊屯鎮工業園區
這樣的小麥,大多出現在年後,因為返青生長慢,容易形成僵苗,對小麥的產量有很大的影響,出現這種狀況,可能與以下幾方麵有關係。下麵糧食批發公司為大家介紹下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1、播種密度過大,不均勻
小麥在生長的過程當中,播種密度太大的部分,需要的養分被小麥苗爭先奪後的使用,“僧多粥少”,出現小麥苗發黃;播種密度相對較稀的地方,小麥苗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充足,表現綠油油的比較健壯。這樣就出現了青黃相間的現象。
2、缺少氮素肥料
冬小麥種植地土壤質地比較嚴重,土壤肥力比較差,當年經過玉米秸稈還田而沒有使用尿素作為氮元素。小麥在生長的過程當中,會用到大量的氮肥,進行玉米秸稈還田之後,玉米秸稈在腐爛過程中會吸收相當多的氮元素化肥。
在秸稈還田時,如果沒有補充適量的氮元素,會造成小麥田的氮肥嚴重不足。氮肥是小麥形成葉綠素必不可少的肥料之一,氮肥充足,冬小麥生長旺盛,葉片油綠健壯。
解決措施:
迅速追施速效氮肥。為了促使麥苗盡快轉化,要立即追施氮素肥料,每畝可施尿素15~20斤或碳酸氫銨40~60斤,或追清水糞1000~1500斤。
3、遭受麥圓蜘蛛為害
麥圓蜘蛛常使麥苗成塊或成片受損,葉片黃中帶紅色。
解決措施:
及時圍殲麥圓蜘蛛。可選用15%噠蟎酮乳油2000~3000倍液,或1.8%阿維菌素500~600倍液噴施,將麥圓蜘蛛消滅在點片階段。
4、部分小麥整地時間緊迫
由於土壤耕整比較粗糙,播種質量不夠精細,麥苗根部與土壤未能緊貼融合,根係發育不全,肥水供應短缺,麥苗素質較差。
解決措施:
改善田間生存環境。為了給小麥營造一個較好的生長發育環境,一要清理好麥田廂溝、圍溝、腰溝及四周排水大溝,降低地下水位,做到能排能灌能濾;二要中耕除草,破除土壤板結,促使根係下劄;三要在小麥拔節之前進行鎮壓,使小麥根係與土壤緊貼,確保肥水能及時。
5、播種過深
小麥的播種深度,一般情況下,小麥的播種適宜深度為3-5厘米,如果超過了5厘米,那麽出的苗長勢弱、黃、分蘖率偏少。
6、小麥田地勢較低
麥田四周無大的排水溝,有的種麥區域雨後排水不夠及時,受漬的麥苗根係變成黃褐色或黑色,地上幼葉逐漸轉黃。
7、田間濕度過大
常發生在接水稻茬口種植的小麥,在地下水位過高,排水不暢的田塊兒。根係生長不良,小麥苗生長緩慢,不勻稱,都轉化為僵苗。
8、小麥紋枯病
小麥受到紋枯病病病菌的危害後,小麥的根係吸收肥水的能力降低,向上傳導的莖稈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,養分輸送困難,這樣就造成了小麥,受病的葉片發黃,不受病的葉片正常。因此,防治小麥紋枯病是必不可少的一項。
9、土壤過於幹旱
正常的水分是維持小麥苗正常生長的。自秋季小麥播種以來,降水量稀少,特別是一些沙質土壤,水分流失快,常表現為缺水,出現黃苗。
10、小麥苗根部出現蚜蟲
蚜蟲吸食小麥根部營養實現生長,當達到一定的數量,小麥根係吸收的營養被害蟲截留,無法滿足植株本身的需要,這樣,小麥就會出現發黃。
11、噴灑除草劑藥害
有的農民朋友,為了圖省事而達到好效果,對除草劑的用量,不是把握很嚴,隨意增加除草劑的用量,也會導致小麥出現發黃的現象。
12、耕層淺
一般來說,秸稈還田現象比較多,一定程度提高了土壤的肥力。但是,現在玉米秸稈還田量大,耕層一般都不足20厘米,小麥很難紮根土壤中,養分供給不足,長此以往,出現黃化現象不足為奇。
13、持續低溫凍害
凍害的葉片一般扭曲,在葉片幼嫩葉尖或葉片中間位置發黃。很多地區連日的低溫陰雨,使光照時間少,小麥苗情整體較弱,受低溫凍害影響表現出葉黃。